作者:华博旭 来源: 日期:2019/8/26 13:50:33
国内近2/3文物 缺少恒温恒湿柜设备保护
保管经费不足 缺少恒温恒湿设备 许多馆藏文物严重受损
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、明代纸帛经书等国家一级文物腐蚀,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的象牙出现开裂,第四纪冰川博物馆的冰川原有的擦痕已模糊不清……记者昨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,由于文物库房条件简陋、保管经费不足等原因,目前我市多数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恶劣,一些腐蚀比较严重的文物,已失去价值。
案例图:
上世纪60年代保存完好的木经板
目前的木板经
从这个案例图就可以看出储藏的环境对藏品的重要性。
最早商标文物无法辨认
市文物局专项调查组发现,建于1983年的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文物库房开始设在潮湿的地下室近十年,湿度大,且不通风。后来库房迁至三间小平房内,但室内仍然没有通风设备和温、湿度监控设施,保持自然温度环境,相对湿度偏高,夏季有霉变的味道。
出土于一号墓北面外回廊隔板外侧内的铁斧,一面铸有凸起的“渔”字,这件“渔”字铁斧可能是我国最早有 商标的实物,由于出土后一直未做过处理,出土时清晰可见的“渔”字现已无法辨认。最为可惜的是这些文物早年没有拍摄照片,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它们刚刚出土时的样子了。
由于无温、湿度和污染物控制,约占该馆文物总数2/3的金属器?穴铁器、铜器?雪锈蚀最为严重,出现断裂、酥粉等严重病害,有的已无法辨认其原有的形状。据2003年的藏品统计,建馆20年间,因锈蚀导致数量直接减少的藏品达23件,损失无法估算。
石刻文物大部分受风化
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通过对北京市级和区县级61家博物馆、20家文管所调查发现,北京地区馆藏文物绝大多数为最易遭受腐蚀纸质、金属文物,其比例约占81%,而本市除中央级博物馆外,北京地区馆藏文物现有62万件。没有温、湿度控制、面积狭小,文物保存环境恶劣是导致文物腐蚀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在北京市级37家文物馆藏单位中,仅有13家文物库房有温、湿度控制,有污染物控制的相对较少,为7家。区县级库房的条件和情况比市级单位更差一些。如延庆县及大兴区文物管理所尚未建立综合性博物馆,出土文物及征集的传世文物均收藏在文物管理所库房内。有些文物因为库房无法解决只好露天存放,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在露天陈列的大部分石刻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,每年经济损失约10万元。
从经费投入的情况看,对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防腐蚀的投入仅占专项投入的6.3%左右,而且这6.3%的经费主要用于库房的改造和改建,对文物日常维护经费几乎没有。另外加大引进和培训专业人才的力度,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也迫在眉睫,如北京警察博物馆这样的新建行业博物馆,工作人员均为本系统人员调入,以前未从事过文保防腐蚀工作。
对策:加大人力物力投入
对此,市文物局认为,应从加大 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;制定、完善文物行业各类标准及行为规范;加强文物保护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,重视高科技人才和跨行业、跨领域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吸收;重视各类文物保护和修复的科学研究等六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。
我司生产的恒温恒湿柜,可以改变和设定储藏环境的温湿度,从而达到恒温恒湿储藏的环境,让藏品能更安全无损的保存,目前很多博物馆都已经在用这种恒温恒湿柜来储藏藏品了,您还在等什么呢。
标签:恒温恒湿柜,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,恒温恒湿防潮柜,无水恒湿典藏柜。